English


點擊圖片放大

高苑53圖
文晶瑩
裝置
高苑藝文中心
2006

很高興得高苑藝文中心主任張惠蘭的邀請在高苑科技大學作展覽。在一所大學展覽, 我希望能創作和該處有關的公眾藝術作品。於是想調查一下大學成員最喜歡高苑大學哪一個公共空間, 然後創作一幅新的高苑地圖,亦藉此認識一下這裡的人和地。

創作和環境有關的公眾藝術
這個意念啟發自Psychogeography( 心靈地圖) 的概念,心靈地圖研究日常的社會和物質的環境如何與我們的行為、思想和情緒產生影響或相互的影響。地圖不一定是客觀的,可以是主觀的,並根據個人心理和經驗而轉變。於是我想用一個調查來畫一幅地圖。 多謝藝文中心幫我發問卷,最後回收了53 份問卷。結果最多人喜歡高苑湖, 接著是圖書館、藝文中心、中央大道、圖資大樓、操場、自然史教育館 (結果見 圖表) 。高苑科技大學成員對美的定義是空曠、有花草樹木和水、安靜和明亮。同樣的調查,我曾在香港大學做過,結果都是最多人覺得地方要令人感到舒服和放鬆是最重要時的。而兩間大學最大的不同是高苑較多人注重文化藝術氣息,香港大學較多人談歷史感和象徵意義,這可能與其歷史較悠久有關;論熱鬧、功能和設備,香港比例上較多人注重。

科技大學注重藝術文化

這個結果有點令人感到意外, 高苑是一間科技大學,成員原來也相當注重藝術文化和大自然,而的確台灣的文化藝術氣息較濃,氣氛較好。不論香港或台灣 人,最多人喜歡輕鬆、舒服的地方。是不是地標,外型是否獨特,人工美之類,反而不是那麼多人覺得重要。由此可見,得人心的地方不一定需要設計得美倫美 奐, 一個空曠、明凈的地方,讓人感到自由舒暢,樂於使用,已經很好。香港有所謂地標文化,所有新建築物都爭相成為地標,若為得人心,便捉錯用神了。 在高苑的調查,有問卷的答案特別提到最不喜歡的地方。我覺得這位同學很聰明,不依規則。我也有問自己為甚麼只說最愛的地方?批判性是否不夠?其實只說最愛的地方在那,自然已知道那些地方比較不受歡迎。生活裡的媒體嘗血、惡、臭、醜、毒。自己做作品還是想先看正面和美好的東西。

人工變自然
這次我把有人選擇的地方在地圖上圈起來。若有更多人選擇便往裡面圈,看來像等高線,一個個山峰似的,其實是弄扁了的棒型圖,亦有顯示把人工( 建築) 變成自然( 山)的想望。地圖的改變不是由一個人決定的,而是由民眾票定的。重塑地圖是一個公眾和個人權力的行使和肯定, 地圖不一定是客觀的工具, 它可以是想像的, 顯示個人喜好和集體的文化記憶,亦正如地圖一樣,能指示( 公眾的好惡) 方向和( 建築在人們心中的) 位置。

公眾個人的地圖
公共藝術分兩種:一種是放置在公共空間的藝術;另一種是反映公眾意見的藝術。我這件作品屬後者。除作品本身反映公眾意見之外。展覽時亦會印製一些地圖,讓觀眾繪畫她/ 他自己版本的地圖一同展出,例如在校園內,那裡是睡覺、聊天、約會的好地方?可以在圖標示出來。也可以把地圖剪碎重組。地圖尤其是城市 的地圖往往掌握在權貴手中,遠離群眾和用家,或者是時候重新思考設計者和用家的關係。

後記: 展覽在2007 年1 月完成,觀眾的反應相當熱烈,有60 多位觀眾繪畫高苑大學的地圖,並表達了他們的訴求,例如要校園有多些玩樂的地方,要考試合格,要多些校巴站,要綠色校園... 亦有許多同學把地圖當成填色紙來畫公仔。若建築師看到,大概會受不了。但為何不能根據這些圖來建造校園?這就是靈感和創意的泉源了。我把這些圖寄了給高苑大學的校長。


60多位觀眾繪畫高苑大學的地圖 (點擊圖片放大)




*高苑53圖 的地圖來源: http://maps.google.com/